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共青团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共青团江西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我省共青团事业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用中国梦引领团员青年为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青春作为。
一、在江西崛起实践中绘就青春画卷
江西崛起,青春给力。省第十四次团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发扬传统,牢记使命,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坚决落实省委和团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基本职能,在江西崛起实践中绘就了绚丽的青春画卷。
五年来,我们高举团旗跟党走,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方式,致力为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抓住建党、建团、五四运动90周年,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等重要契机,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为主线,创新开展了青年对话党代表、青春红歌会、集中入团宣誓、青春行为艺术秀、优秀青年报告团、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网上参与青少年单次突破241万人次,累计参与达5320万人次。常态化推进“学雷锋 做先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一次性募集350万元成立雷锋基金,引导青年成为道德建设的时代先锋。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开设微博5797个、博客3318个、建立即时通信群3552个,团的重点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推进。编辑出版了《江西青年状况蓝皮书》以及一批团史书籍,创新推出了动漫、微电影、原创歌曲等一批文化产品和活动,初步形成系统化的青年文化工作格局。
五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服务江西崛起大业的切入点,切实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实施了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绿蓝”三色战略,制定实施了《48365365组织参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特别是汇聚全团之力支持共青城发展,争取团中央命名共青城为全国唯一的“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开发,实施了“江西青年俊才工程”,做好大学生骨干培养和社会实践、青工技能竞赛、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青年人才典型选树等工作,促进了青年成长成才。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和范畴不断拓展,首次派志愿者赴非洲开展海外志愿服务,奥运会、世博会、七城会、中博会等大型赛会、展会志愿服务取得突破。积极参与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募集款物2160余万元支持抗灾救灾,团旗飘扬在抗灾救灾一线。
五年来,我们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多元化需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大力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筹集1400万元设立江西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涉农银行发放农村青年创业信用卡(证)42537张、青年创业贷款16.4亿元,组织12350余名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见习,广泛开展“挑战杯”和青年创业大赛,青年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积极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希望工程新筹集善款1.1亿元(累计4.2亿元),救助贫困学生7320名,援建希望小学136所;“江西希望之星成长计划”对英模子女和青少年典型给予资金扶持和学习、生活、成长帮助;“杜鹃花——48365365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学校1844所,结对农民工子女77.9万人,建立“杜鹃花爱心小屋”等关爱阵地1023所;创新模式建设了德仁苑4个,资助养育孤儿221名。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权益使者、我帮你青春工作室、关爱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青年外事及港澳台交流活动不断拓展,覆盖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打牢共青团工作阵地。积极完善党建带团建政策体系,推动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先后安排省市团委机关干部、高校团干部、青年志愿者903人次到县级团委挂职服务,省财政新补助团属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经费2000万元,下拨乡镇(街道)团委工作经费769.5万元,县、乡两级团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初步构建。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网络,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选配各类专兼职团干部12621人;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新建直属团组织32079个;新增“两新组织”建团8131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建团2242个,驻外团组织658个,在44个有影响的网站和论坛建团;创建“全省少先队示范学校”200所,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和学科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枢纽型组织体系,完成了省青联、学联、少工委以及青志协、青企协、青商会的换届工作,成立省级青年新媒体文化中心、团青工作理论研究会、十大杰出青年和十大IT青年联谊会。推动团属事业发展,江西青少年报刊社、全国青少年井冈山活动营地、江西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顺利改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团校)以建校60周年为新起点实现了新发展。
五年来,我们抓工作促作风,强化党性锻炼和素质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在团内大力倡导“进取、务实、坚韧、自律”之风,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锤炼过硬团干部队伍。抓锤炼强党性,创新开展新时期团干部标准大讨论、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大调研、“三进四同一带头”、“我骑单车下基层”、问计青年谋发展、“双创双促双提高”创先争优等活动,团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宗旨意识明显提高。抓落实强作风,创新实施量化考核、季度排名、向地方党委通报等督查方式,在团内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导向。抓培训强素质,分级培训专兼职团干部21.2万人次,联合省委组织部创办了“党员教育大讲堂——青春路上党旗扬”报告会,10.4万名专兼职团干部听取了首场报告会。着力配齐配强团干部队伍,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下,一批优秀团干部顺利转岗,一批优秀年轻同志充实到团的各级岗位,共青团事业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共青团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向长期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挥洒过青春汗水的老团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团员青年、团干部及青少年工作者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勇担历史重任
中国新航程,青春再“走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青年人的梦。只有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我的梦”才能实现。青年是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实现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带头弘扬中国精神,自觉凝聚中国力量。
伟大的时代是青年施展才能的历史机遇,更是共青团建功立业的历史机遇。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勇担历史重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就要坚决贯彻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党历来关心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党与青年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表达了对青年的厚望,既体现了党对未来的远见卓识,更体现了党对青年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既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盼,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各级团组织必须把党的要求转化为团的行动,不断强化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共青精神,通过“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等活动,增强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把党的殷切期望转化为青年建功成才的实际成效。
——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就要积极投身江西崛起的伟大实践。当前,我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期,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增强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也为青年施展才华搭建了新舞台。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广大青年过上更好生活、实现更好发展的新期待,引导青年牢记光荣使命、抢抓宝贵机遇,积极投身江西崛起的伟大实践。要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设计工作项目和载体,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青年施展才华、谋求作为搭建平台。要把握好共青团应为、能为、可为的结合点,将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相统一,让青年在建设家乡、奉献人民中获得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就要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江西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意识更自主、观念更多元,追求更务实、行为更活跃,但分化也更为明显;富有理想、热爱祖国,对国家发展的前景充满期待,但改变江西欠发达现状的诉求也更加强烈;流动频繁、视野开阔,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但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进一步增大;求新思变、勇于竞争,社会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对自身权益的诉求也更为全面。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众组织,要坚持以青年为本,切实研究青年群体的新特点,深入了解青年;不断创新动员方式,密切联系青年;始终围绕青年需求,有效服务青年,把共青团的根深深扎在青年当中,努力赢得最广泛青年的认同。
——用中国梦引领江西青年,就要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更高的水平来审视48365365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基层组织的活力还未得到充分激发,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还不够大;团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实,与普通团员青年的联系还不够紧;团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团务水平还要提高,为党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还要增强;运用新媒体和文化手段教育引导青年还不够充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空间和社会影响仍有待提升。总结过去,我们在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加以坚持,比如:要高举团旗跟党走,坚定共青团的政治方向;要带领青年做贡献,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心系青年促成长,提升共青团对青年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要锐意进取树形象,不断巩固共青团事业发展的组织根基。着眼未来,我们要努力顺应时代要求,善于继承优良传统,勇于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着力建设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积极作为、社会认同的青年组织,为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而不懈奋斗。
三、为实现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青春作为
今后五年,是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48365365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五年。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构建四大体系、实现四个发展”,即:构建青少年教育引导体系、青年建功发展体系、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体系,实现全省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务实发展、跨越发展。构建四大体系是工作内容,实现四个发展是工作目标,二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落实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上。
(一)构建青少年教育引导体系,提升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
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紧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政治任务,构建青少年教育引导体系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分类引导,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精气神”。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统揽,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广泛开展“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力争影响覆盖青少年3000万人次以上,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实现健康成长。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大力推进以“井冈之星大骨班”为重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骨干50万名,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过硬、示范作用明显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高尚品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始终,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努力使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创新开展“美在江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寻找美、发现美的实践,帮助青少年养成美的意识、美的标准,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扎实推进“我的幸福”系列活动,强化青春励志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探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典型选树,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榜样,引导青少年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先锋。
强化新媒体教育功能,增强引导成效。强化新媒体教育引导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要强化新媒体运用意识,牢牢把握新媒体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完善工作平台,坚持贴近青年特点,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微博、微信、手机报、即时通信群等载体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广泛建设直接面向青年的网站、移动信息平台等新媒体工作平台。深入实施“青领计划”,坚持联系为主培育为辅的原则,影响和培育一批影响力强的青年意见领袖,使他们成为网络舆论良好导向的引导员。开展新媒体活动,根据青年的多元化、具体化需求,采取小型、多样、分散的模式,设计微话题、实施微项目、开展微活动,加强线上线下活动的互动,提升活动对青年的感召力和覆盖面。
(二)构建青年建功发展体系,提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加速度”
组织动员青年建功立业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构建青年建功发展体系是青年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着眼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中勇当先锋、勇创佳绩、勇作贡献。
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发挥共青团独特优势,找准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切入点,带领青年积极作为。全面参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年经贸交流活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以及支持共青城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进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博士服务团等工作,组织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和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服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新市民成长计划”,引导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深入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和青工创新创效活动,选树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凝聚信息化达人,引导青年在建设“创新型江西”中勇于作为。加大共青团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全面参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建设和谐秀美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体现。要围绕“五美四和谐”目标,全面贯彻《江西团组织参与农业现代化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意见提出的“八项行动”落到实处。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支持农村青年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村青年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等青年文化活动,带动广大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建设,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母亲河行动为抓手,以开展青少年绿色家园创建为载体,以青少年环保公益社团为依托,大力推进共青团生态文明示范村、青少年环保监护站建设。深入实施“青少年节能减排行动”,引导青少年弘扬生态文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绿色低碳生活。
大力推进青年文化繁荣。青年创造文化,文化引领青年。要充分发挥青年勇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引导青年在和谐江西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勇当先锋。实施“创意青春”青年文化行动,综合运用时尚、艺术、情感等元素,实现由“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转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青年喜闻乐见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培养选树青年文化人才,加强与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结合,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赣鄱大地涌现出更多的青年文化精品。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大力拓展青年志愿服务网络,新建1000个青年志愿服务站,招募100万名青年志愿者;不断深化“杜鹃花行动”;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青年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基地,为公益组织注册、交流、发展提供有效扶持,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总结提升“学雷锋做先锋”活动和“江西希望之星成长计划”,弘扬社会新风。深入开展“爱岗与奉献”主题活动,赋予青年文明号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岗位文明向社会文明延伸。
(三)构建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激发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竭诚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构建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青少年、一切依靠青少年的要求贯穿工作的始终,全面把握青少年的需求,灵活设置工作项目,进一步把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服务青少年学习成才。学习成才是青少年的核心需求。要紧扣这一核心需求,拓展服务方式和载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进青少年素质提升,实现“成才梦”。着力培养学习型青少年,大力倡导重学习、终身学习的风气,依托江西青年网建设一个面向全省青少年的开放学习平台,以“江西省青少年素质拓展计划”为统领,深化“挑战杯”、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青少年实践锻炼活动,使这些活动更贴近青年、更顺应青年成才需求。广泛开展青年典型选树,进一步加强优秀青少年评选表彰工作,用青少年身边的“偶像”影响、激励青少年奋发成才。大力实施江西青年俊才工程,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人才集聚功能,建设100个“青年人才示范基地”,联系扶持1000名各类青年骨干人才,完善江西青年人才数据库,促进更多青年俊才脱颖而出。加强青年外事及港澳台交流工作,广泛联系、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来江西投资兴业。
服务青少年多元化需求。多元化需求是新形势下青年社会需求的基本特点。要围绕青少年多元化需求,拓展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成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需求,加强对重点青年群体的就业援助,配合有关部门服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大学生就业,努力使家庭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着力完善青年创业工作体系,构建青年创业教育服务、融资服务、实践服务、交流服务、政策服务等平台;依托江西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以创业宣讲为基础,以青年创业导师带徒为抓手,以建设青年创业大厦、青年创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开展青年创业项目扶持,引导青年企业家二次创业,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创业,为5万名以上青年提供创业贷款,使更多的有为青年实现“创业梦”。服务青少年婚恋交友需求,广泛开展“爱的约定”青年交友活动和各种形式的集体婚礼,加强青年家庭责任教育。服务青少年发展需求,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推动建设共青团展览馆、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等新的服务阵地。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需求,创新希望工程管理劝募体系,倡导“微公益”,深化阳光助学行动、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希望之家、1%工程等公益项目,力争募集资金1.5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0所,救助贫困学生10000名,使希望工程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
服务青少年权益保护。权益保护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眼前相统一、借助力量与自主作为相结合、维护权益与促进发展相协调,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升共青团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完善工作格局,充分运用好“两法一条例”,在协调团内力量的基础上,依托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协会、权益保护基金、公益创投等平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共青团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有序衔接、密切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青少年维权工作格局。打造工作品牌,集中力量抓好“我帮你青春工作室”,统一标识和名称,整合12355热线、青少年维权岗、阳光家园等平台,着力构建面向青少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发挥活动在民主协商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坚持重在预防的理念,全面提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水平,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强化计划,深入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援助计划,加大青少年维权个案援助力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构建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体系,建设密切联系服务青少年的“青年之家”
加强自身建设是共青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构建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体系是加强团建工作的重要创新。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团的自身建设,努力使共青团保持与团员青年的密切联系,成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成为服务青少年的“青年之家”。
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效的组织覆盖才能保证有效的组织影响。要构建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联、学联、少先队以及青企协、青商会、青志协等为骨干,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社团齐参与的“同心多层”的枢纽型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团省委及各级团的机关建设,培育“和气、和美、和谐”的青年机关文化,提高机关效能,发挥在团的事业中的核心作用。牢牢抓住层级化和非层级化“两条主线”,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在层级化的组织载体上,以管好用好乡镇(街道)团的专项工作经费为突破口,巩固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和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成果;以打造品牌和全面活跃为重点,推进高校、中学、中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以“团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加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建设;以“服务社区青年邻里关系改善”为重点探索深化街道社区团建工作。在非层级化的组织载体上,不断加大行业协会团建工作力度,力争新建“两新组织”团组织5000个,驻外团组织50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团组织3000个,网络团组织400个,影响青年网民400万人。加强对青年社团的协调指导,切实发挥共青团在青联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学联、学生会的指导,坚持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履行“全团带队”职责,抓好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少先队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在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青年组织,进一步团结凝聚青年知识分子。适应国家对相关社会组织放开登记的新形势,通过凝聚骨干、开展合作、提供扶持、评价激励等方式,积极探索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把更多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青团形象的窗口。要围绕团建有形化、机制规范化、考核科学化,扎实推进团的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激发基层活力,努力实现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推进“团建有形化”建设,在团的工作和活动中体现团的标识,展现团的元素,树立团的形象,提升团的影响。规范团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党章、团章的学习贯彻,抓好党建带团建政策落实,建立完善团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支持基层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团内民主的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基层团建创新示范点。建立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加强工作督查力度,保持和发扬狠抓落实的良好风气,探索建立“分类定级、定期督导、量化考核、综合运用”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先进团组织更先进、一般团组织争先进、后进团组织赶先进。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严格团员发展标准,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加强对团员的联系和服务,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
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是团的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要以“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为要求,加强党性锻炼、能力培养和作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以增强群众观念为重点切实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团青一家亲”团干部联系服务青年计划,深化团干部“三进四同一带头”活动,推动团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与青年“打成一片”,成为青年的贴心朋友。加强学习培训,完善团干部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每年推荐一批团干部到政府经济部门、企业挂职锻炼。广泛开展“青春路上党旗扬”报告会,依托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央团校共青城培训基地、省团校,开展各类常态化培训活动,确保培训专兼职团干部20万人次。深入开展团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执行省委和团中央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团干部增强实干精神和工作激情,大兴进取、务实、坚韧、自律之风。强化团干部协管工作,加强基层团干部选拔配备,加大向党政部门举荐、输送团干部的力度,始终保持团干部队伍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壮丽的事业召唤着当代江西青年接续奋斗,崇高的使命激励着48365365继往开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和团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展现青春作为!
【注释】
1.“红绿蓝”三色战略: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好“红绿蓝”三色战略。“红”:即青春唱红鄱阳湖;“绿”:即青春扮绿鄱阳湖。“蓝”:即青春创新鄱阳湖。
2.江西希望之星成长计划:旨在全社会倡导积极向上、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该活动为优秀的青少年典型和优秀典型的未成年人子女两类群体,提供资金帮扶和非资金帮扶。在资金帮扶上,分为一次性奖励和长期资助。在非资金帮扶上,从服务学习、生活、成长三个方面,通过组织志愿者结对、建立“希望之星”假日培训基地、协助申请社会救助和援助、优先作为党团组织培养对象培养、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等进行全方面帮扶。
3.我帮你青春工作室:联动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青少年维权岗、阳光家园等资源,统一标识和名称,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维权和多种服务,逐步构建面向青少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4.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采取编制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强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建立乡镇(街道)团委工作运行机制,设计乡镇(街道)团委工作内容。推行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后,乡镇、街道团(工)委一般由9—21名委员组成,充实了乡镇(街道)团委工作力量,拓宽了乡镇(街道)团委联系青年渠道,丰富了乡镇(街道)团委工作资源。
5.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指以组织格局创新后乡镇团的委员会为主要推动力量,由镇区内依托区域性、功能性聚集载体建立的大量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乡镇团委。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既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团结镇区内的农村青年;既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领导机构,又有镇区内以区域划分、功能性划分建立的各类直属团组织,如机关、商业、工业、农业、居住社区、文体、社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委(总支、支部)等。
6.“三进四同一带头”:省、市、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与青年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带头学雷锋、做志愿者,了解基层情况,倾听青年心声,解决实际问题,锤炼良好作风。
7.“双创双促双提高”创先争优:在团的机关争创优秀基层党组织、在团的基层组织中争创先进团组织;促进团员意识提高、促进团干部健康成长;提高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影响力。
8.“三观”、“三热爱”: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9.青领计划:凝聚一批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网络青年意见领袖主要由传媒圈青年才俊、青年商界精英、青年文体明星、青年专家学者、青年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以及青年政治精英群体构成。网络青年意见领袖来源广泛,而且善于收集信息;能够敏锐地发掘社会信息,而且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善于通过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影响公众的行为。
10.新市民成长计划: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通过综合素质、职业技能、道德风尚各类公益培训和各种维权服务、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开展“共青团周末剧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
11.五美四和谐:是和谐秀美乡村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五美指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四和谐指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与邻里关系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12.内容供应向产品供应转变:积极运用新媒体和文化、艺术、时尚等手段和元素,不断强化与专业艺术力量、市场力量的深度合作,开办一批面向青少年群体且长期固定的广播、电视、报刊栏目,创作和推荐一批符合青少年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动漫、影视、歌曲、图书、游戏等各类青少年文化产品,联络汇聚一批文化创作、文艺表演、文化经营等各领域青年文化人才,把青年人内在的本能爱好及创作潜能激发出来,让共青团鲜活地、深度地融入青年之中。
13.两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14.“团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模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凡40周岁以下青年超过3人以上的,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单位已建立团组织的,青年工作委员会与团组织合署办公。青年工作委员会,按照青年的兴趣特长,成立各种青年专业协会或青年小组,形成有效覆盖、高效运转的组织网络。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在党组织领导下和上级团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行使教育引导、培养监督、管理服务青年等职能。